老年健康教育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老年医学 >> 老年健康教育

【健康之窗】进来看!关于“血液密码”你知道多少?
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浏览:114 次

在医院献血或输血前,医生常常交代不能熬夜喝酒,抽血前还要做好各种检查。这是为什么呢?采集到的一包包新鲜血液,要经历哪些“关卡”才能安全使用呢?今天,小编就带大家走入检验科“后台”,探探你可能不知道的“血液密码”。


一、输血不是“倒血”,而是“配钥匙”

把A家的钥匙插进B家的锁里,如果钥匙齿纹不匹配,锁就会彻底卡死,血型系统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,不同血型就有着不同的“齿纹”,钥匙配对了才能精准开门。 

*ABO血型:

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血型系统

其中,A型血带A钥匙(抗原)、B型血带B钥匙

O型是“万能钥匙”(无抗原,可紧急通用)  

*Rh血型:

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

Rh阴性也就是“熊猫血”的人

首次输入Rh阳性血,体内会形成“防撬锁”(抗体),下次再输就危险了!  

*如何做血样检验?医生会先为其“正反定型”(正着查抗原,反着查抗体),再用“微柱凝胶卡”像过安检一样确认血型,为“配钥匙”做好万全准备。 


二、输血前的“三堂会审”:交叉配血试验

血型相同就能直接输血了?别急,这只是初步通过“安检”,想要安全过关,交叉配血实验必不可少!

*主侧配血:

把你的血清(含可能的抗体)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混合——看看会不会“打架”(凝集)。  

*次侧配血:

把你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混合——做好双重保险。  

*不规则抗体筛查:

有些人血液里藏了“冷门武器”(比如抗M、抗E抗体),需要用“抗体筛检细胞”这种“诱饵”把它们钓出来,辅助选择合适的血液,保证输血安全。

*举个“栗子”

曾经有位二胎产妇输完血后出现发热症状,后来才发现,由于她生头胎时没有打Rh免疫球蛋白,体内有抗D抗体,只能输Rh阴性血,对其他血型则会产生危险反应! 


三、一袋血的“奇幻漂流”

检验合格后,一袋新鲜血液还要经历重重“改造”,才能安全使用。

*滤除白细胞:减少发热反应(白细胞就像“话痨”,容易引发免疫系统“吵架”)。  

*辐照处理:用γ射线灭活淋巴细胞,防止发生“移植物抗宿主病”(献血者的淋巴细胞容易在体内“反客为主”)。  

*成分输血:

如:

对于贫血患者,输注红细胞(像“快递”氧气的小红车);  

对于血小板缺乏的患者,输注血小板(像贴上止血“创可贴”) 

*检验科冷知识:

保存血小板要一直“摇啊摇”,让它跳起“迪斯科”,这是为了模拟血液流动,防止血小板聚集在一起“抱团罢工”。


四、这些输血“黑话”你要懂

“窗口期”:

即HIV/HBV等病毒感染后,检测还查不出的时间段(所以献血要严格筛查病史!)。  

“溶血反应”:

血型不合时,红细胞会在身体里炸成“烟花”,患者会出现腰痛、酱油尿——这是我们最怕的紧急状况!  

“自体输血”:

提前存自己的血或术中回收血,必要时可“用自己的存款”。  

 

五、我们要怎么做?

1.献血前别熬夜/喝酒:否则你的ALT(肝酶)可能超标,血直接“报废”。

2.稀有血型登记:如果你是“熊猫血”,赶紧加入互助组织!  

3.输血后出现发热、皮疹等异常一定要及时说,马上喊护士!


探秘至此

藏在血液里的健康密码

您看懂了吗?

每滴健康血液

都是美好生活保障

快分享给亲友

让我们

科学护航身体健康

携手共筑健康防线

 

编辑:班沁媛

审核:黄岚、曹娜、李国春
校对:王俐、闫庆文
发布:杨效斌

南京市中心医院融媒体工作室  出品